如何避免卵巢早衰?卵巢保健方法

如何避免卵巢早衰?卵巢保健方法

卵巢保養是女性一生的任務,卵巢影響著女性皮膚氣色和身體健康狀況。如何才能做好卵巢的保養,讓女人更加年輕美麗呢?

beauty woman
photo credit: Edgar Barany via photopin cc

卵巢保養得好,可以使面部皮膚細膩光滑,白裡透紅,永保韌性和彈性;促進生殖和身體健康,調節並分泌雌性荷爾蒙,提高兩性生活品質;胸部豐滿、緊實、圓潤。

卵巢“早衰”與什麼有關呢?

  1. 與月經初潮年齡有關。月經初潮年齡越早,停經發生得越早。
  2. 與生育狀況有關。首先與首次懷孕的年齡有關。即首孕年齡越大,停經越早。另外,哺乳時間越長,停經越晚。還有,口服避孕藥時間越長,停經越晚。
  3. 生活習慣。調查結果表明:每週吃兩到三次魚、蝦的婦女,停經年齡較晚;常年堅持喝牛奶的婦女,喝牛奶量較多、堅持時間越長,停經越晚;從不運動的婦女,停經年齡早;受到被動吸煙侵害越多、時間越長,停經越早。
  4. “塑身內衣”的壓迫,導致卵巢發育受限,卵巢受傷。尤其是少女長期穿緊身衣,不僅會影響發育,還會誘發乳腺增生或囊腫等疾病。
  5. 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的心理壓力過大,也會使女性提早出現隱性更年期的症狀。

卵巢“早衰”人早老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分泌女性激素和產生卵子。例如,女性發育成熟後,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其影響下,月經來潮。同時雌激素能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第二性徵的發育和保持,可以說女性能煥發青春活力,卵巢的作用功不可沒。卵巢功能不好會影響雌性激素分泌及性功能、膚質、膚色和女性三圍體態,使臉部發黃,體態臃腫,陰道發乾,提早進入黃臉婆時期,即衰老來臨。據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卵巢功能早衰有低齡化趨勢,且發病率越來越高。

如何讓卵巢永保年輕

究竟該怎樣對卵巢進行保養,怎樣避免卵巢功能早衰呢?

瑜伽保養——安全的方式

什麼能阻止追求美麗的女性的步伐呢?瑜伽讓很多女性練習者逐漸以此來調節卵巢功能,並開始嘗到了甜頭。那麼瑜伽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對卵巢的保養起作用的呢?

瑜伽練習者通過特殊的訓練動作,配合特殊的呼吸方式,更重要的是精神調整相配合,可以疏通女性器官的氣血循環,調整荷爾蒙的分泌,特別是對月經不調、輸卵管不通、產後陰道鬆弛、盆腔炎等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它還可以加強人體的腎臟功能,恢復女性因流產或生產後喪失的“元氣”,使女性由內而外地散發一種青春的氣息,延緩衰老。

看來,通過瑜伽來溫補子宮,改善卵巢功能失調引起的各種皮膚問題,從而達到駐顏美容的目的,這一運動方式是女性朋友的另一種追求。

Χ精油保養——無科學根據

把精油塗在腹部進行按摩就可以保養卵巢,這就是目前流行於各大小美容院的美容新法——卵巢保養。據說,這種保養的原理就是通過按摩讓精油滲透到卵巢附近的部位,長期堅持下來就能增加女性魅力、調節睡眠、治療月經失調、痛經等婦科疾病。

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說,一些從植物中提取的芳香類的物質的確可以經過皮膚吸收,通過“走竄”作用改善氣血運行,對宮寒、痛經或許會有一定幫助,但要說到因此可以養顏美體甚至延緩衰老則未免有些牽強。至於精油中的中藥成分,玫瑰的確有舒肝理氣、活血化瘀等作用,中醫有時會開給病人口服。但是,這些花類的中藥經過提煉成油,其中只含有微量成分,經過外部按摩,由皮膚吸收達到體內。這個吸收過程非常複雜,最終能達到體內的元素微乎其微,其效力可能並非想像的那樣明顯。

女性吃什麼能很好的保養卵巢?專家介紹如下:

1、補充大豆異黃酮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提出了雌激素治療卵巢早衰,但人工合成雌激素容易導致乳腺、子宮內膜疾病。20世紀90年代,終於發現大豆異黃酮成分具有強烈的雌激素活性。於是以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為代表的產品在歐美廣為應用,效果明顯。

2、高鈣飲食

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高鈣食物可降低卵巢癌的發生率。據資料顯示,每日攝取高鈣食物的人會比攝取鈣質不足的人降低46%的卵巢癌的發生率。

3、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

研究表明,若每天服用90毫克的維生素C和30毫克的維生素E,患卵巢癌的機率就會減少50%。然而,單純地依靠從食物中獲取是不夠的,所以最好諮詢醫生適量服用藥片或製劑來補充。

4、葉酸

增加富含葉酸的食物,可降低女性卵巢癌的發生率。瑞士的研究人員發現,常吃富含葉酸的食物的女性,其發生卵巢癌的機率比很少吃葉酸食物的女性將減少74%。至於葉酸,它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B,富含於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及全穀類食物中。

5、胡蘿蔔

英國的營養學家發現:每週平均吃5次胡蘿蔔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可能性比普通女性降低50%,而美國的專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來源:99健康網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