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原因及治療

新生兒黃疸原因及治療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原因及治療 1
photo credit: sean dreilinger via photo pin cc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類型不同,新生兒黃疸的症狀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兒黃疸症狀表現為: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

病理性黃疸症狀表現為:

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生後24小時以內,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核黃疸。發生時,小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表現為嗜睡,吸奶無力或嗆奶,肌張力減退。如治療不及時隨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部分患兒死於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

以上就是新生兒黃疸症狀的介紹,黃疸較重時,應及時將患兒送往醫院治療,防止核黃疸的發生,避免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子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較久,可延遲致3周—4周消退。雖有黃疸,但孩子沒有什麼不適,一般情況好。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瞭。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準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泄,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餵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對於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對於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餵養。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導,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只要採用光照療法即可。

4、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子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5、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確診。

此外,還有藥物性黃疸。如由維生素K3、K4、新生黴素等藥物引起者。遺傳性疾病如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纖維病等也可引起黃疸。

不論是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較差,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B肝疫苗等。平時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一旦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院診治。面對寶寶的黃疸不要緊張也不要著急,是生理性的自然會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緊時間治療,平時注意仔細觀察,精心護理。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以前認為不必治療,針對目前提倡優生優育,提高人口質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提前餵奶,加速胎便的排出。②饑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應給予治療。

高間膽血症:危害性主要是產生核黃疸,對核黃疸的研究,以往認為間接膽紅素是脂溶性和親脂性的,其為游離狀態,與富含有腦磷脂的腦細胞有親和力,易透過血腦屏障損害神經核而引起核黃疸。

治療措施:傳統方法如下

①光療:適用於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症,膽紅素>205μmol/L,使用波長420~460mm的藍光(冷光源),可持續或間接照射24~48小時。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已有40餘年歷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至今仍為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標準”療法。為使光療發揮最大的療效,臨床使用中比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療提議採用氮化鎵發光二極體,它是一鍾高能耐用的光源,可發出高強度窄光譜的藍綠光,而藍綠光的光譜範圍與膽紅素的吸收光譜範圍交迭。此光源降解膽紅素的作用比傳統的藍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療後膽紅素反彈幅度很小。

②藥物治療黃疸的新觀點:應用錫中卟啉治療,其代號為(SnMP)。它是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用於臨床惟一的血紅素類似物。血紅素加氧酶(HO)是血紅素代謝產生膽紅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紅素加氧酶(H0)活性可減少膽紅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兒肝臟對膽紅素處理功能尚未成熟時,使用該藥更具有合理性,錫中卟啉不進入腦組織,安全劑量範圍很寬,在體內不被降解,也不影響肝臟中未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的結合及排泄,被SnMP阻斷未能降解的血紅素不會在組織內蓄積,而是被肝臟以原形排入膽道系統經腸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劑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維持7~10天左右,而該段時間恰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發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該時期應用注射SnMP以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對應用SnMP治療後達5年的新生兒,隨防未發現嚴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應。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 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 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 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 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 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 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 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家庭護理

  1. 嬰兒出生後,即應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黃疸退後複現等情況,以便及早考慮病理性黃疸的診斷。
  2. 注意觀察荒誕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剔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發現重症嬰兒,及早治療。
  3. 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肚臍部及臀部的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