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自己是否準備好開始組建家庭

決定生孩子或是不生孩子,往往會充滿情感上的糾結。除了要面對社會上生孩子的壓力,你可能還會懷疑擴大家庭是否真的是你所想要的。開始一個家庭的選擇是高度個人的,沒有一個對所有人都適用的正確答案。

《So When Are You Having Kids?》的作者兼健康編輯主任 Jordan Davidson 說:「生孩子的壓力來自很多方面。」Davidson 補充說,我們的社會被認為是崇尚生育的,這意味著它非常重視生孩子。「人們覺得他們不能選擇不生孩子,因為這會意味著違背社會規範。」

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這樣的局面,你可能需要問自己一些困難的問題,來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接下來,讓我們來拆解一下如何決定現在或者以後是否要孩子。

被這個問題本身壓倒是正常的

Davidson 說,選擇是否生孩子是一個重要的決定,然而幫助人們度過這一過程的資源卻很少。事實上,她的書也是由於這一缺乏資源的情況才誕生的。

她說:「我的書《So When Are You Having Kids?》的研究始於非常個人的層面。我在試圖決定我想要什麼樣的未來。我一直在問人們他們是如何決定的,但得到的回覆大都是『我不知道』和一些對我並不適用的任意檢查點。隨著我深入研究,我意識到我所感到的衝突並不罕見。」

人們不僅對是否想要孩子感到不確定,還對是否要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有疑問。他們可能擔心環境和氣候變化,正在應對學生債務,或者擔心系統性的不公正。

「如果你在決定是否想要孩子,完全正常會感到極度害怕。」專門研究育兒、兒童發展、創傷和關係的持牌心理健康顧問 Kristen Souza 說。「我們的許多恐懼源於我們認為育兒應該是什麼樣子,這基於我們自己的經歷,並且夾雜了大量自我懷疑。無論你害怕什麼,這些都是合理的,在做決定之前仔細檢查每一個恐懼是可以的。」

會影響你決定的因素

Davidson 說,外部因素也會讓你在做決定時感到困惑。有些人在收到不孕症診斷後,可能會覺得決定已經為他們做好了。這一診斷可能會迫使他們開始接受生育治療,或者在真正決定什麼最適合他們之前,就完全放棄生孩子。

她補充說:「有些人可能覺得他們沒有成為好父母所需的技能。如果你是同性戀或跨性別者,你可能從未認為成為父母是你可以追求的事情,尤其是在你成長過程中沒有看到其他同性戀或跨性別家庭的情況下。」

童年時期經歷虐待或與自己的父母關係緊張,也會影響你對生孩子的感受。專門研究家庭計劃、孕產婦心理健康、孕產期情緒障礙等的持牌臨床心理學家 Emily Guarnotta 說。

有身體或精神健康狀況且有遺傳基礎的人可能也不想把這些問題傳給孩子,Guarnotta 博士補充說。

研究備受關注的一個領域是逆境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鳳凰城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項目主任 Mary Jo Trombley 博士說。ACEs 被分類為創傷性經歷,例如從出生到 17 歲的虐待或暴力,這讓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穩定。

Trombley 博士說:「這種不穩定感可以延續到成年,並對人際關係和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與是否生孩子的問題相關,ACEs 可能會產生持久的影響,阻止人們在心理上想要孩子。」

要問自己的關於開始一個家庭的問題

決定是否生孩子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Davidson 說:「當你沒有孩子時,想像沒有孩子的生活是直截了當的,因為這就是你現在過的生活。更難的是想像如果你有孩子,生活會如何改變。討論它並探討你的感受不會讓你做出決定,但它可以幫助你有力量做出決定。」

如果你正在試圖決定是否要孩子,這裡有一些專家建議你考慮的事項:

識別你關於父母身份收到的信息

Davidson 說你接收到的關於父母身份的第一條信息來自你的父母。後續的信息來自於更廣泛的社會化形式。

她建議:「思考你的宗教、社區和文化都告訴你關於父母身份什麼。根據這些訊息,你覺得期望你什麼?例如,如果你在一個每個人在20多歲中期至少有一個孩子的小鎮長大,那麼推遲到30多歲才要孩子可能不會感覺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因為你沒有那樣的現實例子。」

根據 Davidson 所言,解開這些信息可能需要很多時間。但重要的是將你所被教導的與你感受到的分開。

開始進行艱難的育兒對話

Davidson 建議如果你有伴侶,就開始進行這些討論。談論你們的童年經歷,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以及你對如何撫養孩子的期望。

「最大的爭論來源之一是育兒相關任務的分工。」Davidson 說。「如果有伴侶,開始討論大問題,比如如何分配家務,或者如何處理無眠的幾個月的換尿布和餵奶問題。」

與伴侶的交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期望,以及你們是否在同一頁上。Guarnotta 博士說。列出會發生的變化,例如財務調整、新的日常,家庭中的責任,和關係動態的改變。

Trombley 博士說,你可能還需要花時間評估你的伴侶關係。例如,是否有些關係中的問題會因為有了孩子而惡化?或者是否有任何現有的生活情況會因為有孩子而受到影響?

「有孩子是一生的承諾。」她說。「這包括持續的情感、身體和財務支持,夫妻應該評估自己對彼此以及對這些領域的承諾。」

沉浸於育兒社區

可能沒有比深入了解並看看實際情況如何更好的方法來確定是否要開始一個家庭了。

「關注社交媒體上的育兒賬號,閱讀育兒書籍,註冊嬰兒用品,做一些如果你或你的伴侶明天懷孕會做的事情。」Davidson 說。「注意你做這些事情時的感受。你是否發現自己滑過動態中育兒相關的帖子,或是你已經開始讀起來了?」

認識到——甚至寫日記記錄——你關於育兒的反應、想法和感受,這對幫助你做決定大有裨益。

分開你的渴望和決定

如果你在做選擇時感到困惑,你可能需要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換句話說,Davidson 指出,渴望是一種想要,決定是一種獲得該想要的計劃。決定是否準備開始一個家庭始於確定你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一項針對不同生育意圖女性的研究發現,一些女性即使達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也一直在推遲實際決定,這表明她們在達到某些裡程碑之前有一些更深層次的需求。」Davidson 說。「如果你發現自己設置了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推遲做決定,那可能是你其實並不想要孩子的標誌。」

Davidson 說,現實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再多的計劃也不能完全為育兒做好充分的準備。她建議看看阻礙你前進的因素,評估哪些你能解決,哪些不能。

「以債務為例。」她說。「你可能想要完全償還學生貸款,但這可能不切實際。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進行較小的償還,以便你能夠在孩子的第一年內儲夠足夠的錢,讓自己感到舒適?」

如何解決社會壓力

被問「什麼時候要孩子?」或「什麼時候我能當奶奶?」會讓你感到有壓力甚至防禦——尤其是如果你不知道答案的時候。

但你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問題感到壓力,即使這些問題大多是出於好意。Guarnotta 博士建議,以簡單的「謝謝關心,但現在我還沒有準備好討論這個問題」來回答。你甚至可以告訴對方這是個很個人的話題,你不舒服談論它。

Davidson 說:「在涉及你的家庭計劃時,你不欠任何人解釋。如果你感到自在可以分享,但你永遠不應該感到有義務這麼做。如果你發現家人或其他人反復督促你,希望你改變主意,有時候強硬直接的回應是最好的:『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已經定案。你不必喜歡我的決定,但我請求你尊重它。』」

Souza 說,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記住,你的自我價值並不取決於你是否是父母。「無論別人怎麼說,這個決定是你自己的,僅僅是你的。」

來自媽咪寶貝大小事的話

如果你正在為是否要開始一個家庭這個問題而苦苦掙扎,很重要的是花一些時間反思做父母——或不做父母——對你意味著什麼。想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那裡開始。

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生孩子的決定是高度個人的。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你的決定也不決定你的價值或價值。這些東西已經在你最深層次的自我中確立了。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