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你的胃!胃癌初期症狀及治療

胃是人體中很重要的器官,但現代人有時生活太忙碌總是三餐不正常,長期下來當心胃病找上你。

eating
photo credit: Pink Sherbet Photography via photopin cc

胃癌的症狀

通常早期的胃癌都沒有什麼症狀,偶爾有些人會出現貧血,但是貧血並不一定就是胃癌。對於存在更久的胃癌通常都會有上腹不適或者上腹痛,有時候會喪失食慾、體重減輕或者飯後飽食感甚至嘔吐,再更嚴重一點在上腹部可以摸到一個腫塊,或者有腹水等等。這些都已經是比較末期的症狀了。如何來診斷胃癌呢?通常早期胃癌因為沒有什麼症狀,所以一般人也不會想要去做檢查,偶爾在做體檢當中才檢查出來。

什麼因素容易引起胃癌呢?

▲幽門桿菌在胃的感染,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接近幽門地方的胃潰瘍。

▲老年人,通常老年人因為胃接受的飲食刺激時間較久,所以也比較容易發生胃癌。

▲男性,一般男性胃癌的發生率皆較女性為多。

▲先前接受過部分胃切除的病人。因為部分的胃切除以後,造成胃的內部環境改變,所以經過十年以上發生胃癌的機會就會增加。

▲食物。指的是較少的蔬菜水果以及較多的醃漬品、煙燻食物等等。這些醃漬或煙燻物質都容易刺激胃產生胃癌。

▲其他可能有相關因素如下:惡性貧血、胃的現狀、瘜肉、有胃癌的家族史、抽煙的患者等等。

如果胃癌沒有接受治療,會有什麼結果呢?

1、阻塞

通常胃是可以膨脹收縮而達到蠕動的效果,胃癌的生長會讓胃壁變硬,而失去彈性。一旦胃壁失去彈性喪失了蠕動的效果,就容易產生飲食後的飽食感,而食物不容易排空至十二指腸,產生阻塞的症狀。另一方面胃癌好發於胃的出口處,也就是接近十二指腸的地方。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比較狹窄,一旦又生長了腫瘤,更容易把胃的出口全部塞住,導致口水、胃酸及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排空至十二指腸。

2、出血

胃癌的表面通常都會有潰爛或者潰瘍的情形。因為胃壁的蠕動互相磨擦,甚至是吃下去的食物通過時磨擦潰瘍的表面而會導致出血。若輕微的出血時間一久就會引起貧血,萬一引起急性出血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3、穿孔

因為胃癌的潰爛而形成的潰瘍,如果繼續潰爛將會造成胃穿孔而產生腹膜炎,一旦有這種情形就必須接受緊急治療。

4、營養不良

胃癌的生長必須靠營養,因而造成病患本身營養的消耗。而且胃癌本身會分泌一些不好的細胞激素,造成全身狀況的營養流失,而造成病人體質營養不良。

基於上述四大原因,胃癌基本上是需要以手術來治療的疾病。

除了手術治療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方式呢?

1、化學治療

如果不手術而單純以化學治療,想要讓胃癌痊癒機會相當渺茫。一般所稱的化學治療對於胃癌的治療成效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令醫界滿意。因為化學治療的反應率最多只達到46%而已,還不到一半,因此化學治療通常不考慮做為第一線治療。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對於腹內的胃腸道並未無法非常準確,尤其是胃會蠕動,因此照射的範圍必須加大,才能涵蓋有可能的胃癌部位。因此所造成的副作用也較多,而且對於胃癌要完全消除的機會也不多,因此也不考慮做為第一線治療。

3、放射加化學治療

此種方式目前在美國對於較早期的胃癌做為術後的輔助治療方式,在台灣於數年前曾經研究過,但是因為副作用太大而被迫終止,目前已經不提倡此種方式。

4、其他的治療方式

例如基因治療、免疫治療還有民間所稱的能量治療,這些方式都未經過證實,所以效果仍有待評估,目前都不推薦。

胃癌接受治療以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般民眾誤認為胃癌手術將胃切除以後,吃東西會很痛苦,因為沒有辦法和平常人一樣的進食方式。其實胃接受手術是需要改變一些飲食習慣,通常接受胃部分切除手術後體重會減少五公斤左右,而接受整個胃切除體重會減少十公斤左右。但是過一段期間都可以慢慢適應而恢復少許的體重,勞工界的朋友仍然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

胃癌治療以後的預後如何呢?

胃癌經診斷以後如果沒有接受正確的治療,一般而言存活期都不超過一年半,通常都在半年至一年之間。接受適當的手術治療以後,必須視胃癌的分期而定。通常早期的胃癌預後相當良好,十年的存活率有達到90%以上。至於第二至第四期的胃癌病患會因為分期不同,而存活率也不同,目前治療的成果相當良好。本院已經有多位病患存活期超過八年,而沒有復發的跡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病患手術以後都有定期回到門診追蹤檢查。一般而言,第二期的胃癌在手術以後五年的存活率大概在80%以上,第三期大概在50%上下,第四期則在15%左右。

總而言之,一旦經醫師診斷為胃癌就必須與醫師好好的諮詢,接受正確的治療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最為良好,因此建議民眾們一旦胃部不適儘早找胃腸科醫師,接受胃鏡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來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